从媒体人转战国际教育领域,再到婴幼儿
托育行业的创业者,蒋磊的职业角色在这几年不停的转变。戊戌年,他和朋友一起创立的MoreCare 茂楷,成为中国首家参与起草并公布“托育行业团体标准”的机构。他说,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意味着我们定要高于这个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
两份“标准”文件
做标准,背后的逻辑是“自律”
随着二胎政策的出台,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在当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但同时,2017至2018年间,某些教育机构爆发的恶性事件,也映射出该行业服务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这些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标准的缺失都制约了行业当前的发展。
学龄前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前,上海推出《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管理通知》和《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旨在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婴幼儿早期公共教育和服务的监督管理体系。
对两份“标准”进行研讨
2018年,为了促进托育行业规范性发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MoreCare茂楷联合多家院校、机构,共同起草了《全日制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和《全日制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评价指南》。MoreCare 茂楷的首席运营官吕斯文在谈到参与该标准设立初衷时表示,做这个事情,背后最开始的逻辑,是两个字“自律”。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自律的行业,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懂得和亟需自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我们有这样的责任或义务,推动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去打造MoreCare 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蒋磊也强调“我们树立这个标准,是希望帮行业树立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本身一定是高于这个标准的。”
“标准”出台
MoreCare 茂楷从成立到成为行业标准的起草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2016年开始,蒋磊和他的创业伙伴们从北美开始,再到欧洲和亚洲,对
日托(day care)机构进行调研。
蒋磊说:“当时对标的是国外一家名为明亮地平线(bright horizon)的日托机构。由于西方没有所谓‘坐月子’的概念,所以基本上孩子出生后两周,就被拎着,像小礼物一样,送到日托机构去。”
在深度调研考察后,蒋磊和他的创业小伙伴们,以台湾地区的日托中心为参照,开始为机构定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重新梳理了对教育的定义。“educate教育,来自于拉丁文,本义是“引出、指导”等。刚开始,我们把educate和care合二为一,我们叫做‘educare’。”
之所以把“教”和“养”两相结合起来,蒋磊解释,是因为考虑到产业赋能,单纯的托管已经不能满足更高家长的要求。
蹒跚学步的宝宝
“我们的股东层有点‘作’”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蒋磊通过他们的微信公众号给MoreCare 茂楷的家长和宝宝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信的一开头,他写道“感谢各位家长的信任与放手,把‘心头肉’交由我们。”
蒋磊认为,家长之所以敢将年龄段如此小的孩子交由他们管理,一是因为对他们教育理念的认可,二是对他们运营管理的放心。蒋磊向记者透露,虽然这两年学前教育是投资风口,但他们只看到了现金流丰富的一面,却不知道运营的复杂性。蒋磊说:“比做留学机构难100倍!”
他表示,室内活动区域安全性、餐食的安全与营养、传染病等,都是他们运营商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他说:“运营服务团队的整个标准作业程序长达400多页。”
对于师资的培训,他们也极其重视。“我们对教师队伍的简历筛选达到1比3000。”蒋磊介绍,每一位教师,在开园之前,都到济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
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合格的师资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托育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数将出现大幅度增加,持续增加到2021年达到最大值。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而这仅是幼儿园的师资缺口。
在幼儿园前端的0-3岁托育机构,面临的合格师资缺口将会更大。同时,多数的师范类院校并没有面向0-3岁幼儿的师资培养专业,也让这道缺口难以弥合。蒋磊提到,如果有可能,他们计划帮助同行培养师资力量,期待这条跑道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采访的过程中,蒋磊用“作”这个字眼来形容自己的股东层。他说:“有资本,就有资本的做法;没资本,有没资本的做法。从2017年到2018年间,不下70家投资商找过我们。我们整个股东层很‘作’,没有找到理念相合的资本,宁愿不要。”
标签:转载 来源:http://news.ycwb.com/2019-02/05/content_30192322.htm